2009年11月19日 星期四

Healthcare Reform Part 4 - 各國健保制度 (系列 四之二) 兼好書推薦 (The Healing of America)

Give credit where it's due...

美國健保改革之際, 作家T. R. Reid取經各已開發民主國家, 著書 “The Healing of America: A Global Quest for Better, Cheaper, and Fairer Health Care”.

四大類健保制度, 系列四之二

v The Bismarck Model

普魯士鐵血宰相 Otto von Bismarck命名, 紀念創設德國版健保, 全民保險制度

Who provides healthcare:

不同於英國設立公辦醫院, 公務員醫生. 俾思麥制度是私立醫院, 醫生, 民營保險公司. 政府立法, 規範管理, 全民納保, not-for profit on basic health insurance.

$ Who pays & how:

Employers/Employees jointly put $ into the “sickness fund”.

ý Which countries adopt the model:

法國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ated #1), 日本, 德國, 瑞士, 比利時, 荷蘭, 拉丁美洲 各國基本上大同小異

J The good:

a. User-friendly Regulatory

ý 德國有240+ 保險公司任君挑選, 變換便利不漲價, 保險公司挑肥檢瘦違法 (挑病, 挑人, 挑費用), 拒絕理賠違法.

ý 在法國與日本, 事先依照產業與公司分配指定健保公司, 但是病患可以自行決定去哪家醫院, 看什麼醫生, 接受什麼醫療, 保險公司必須理賠.

(相較於美國 US-style limits 前有埋伏“in-network, out-network”, “pre-authorization” for surgery, 後有毀約部隊追兵 “rescission department”…)

b. Cost effective

迷思: 美國健保 free enterprise, private sector, for profit 理應成本效用極大, 實則不然. 美國健保 20% 花銷在非醫療用途成本, 比方說 paper work, claim reviews (花大力 reject claims), and marketing, and fat pay checks… 法國健保產業全民納保, 但只花 4% 在相同非醫療用途成本. (試想, 如果大小醫院診所都自行蓋病患資料庫, 硬體, 軟體, 人員, 流程, 維護…etc, 重複浪費多少?)

ý 日本是全球精實第一名, 高齡化社會使用健保多, 花費卻少, 每年人均

· 看病 15 (4 in the US),

· 住院 36 nights (6 in the US),

· 頸部MRI scan $98 ($1,500 in the US for the same scan),

· 支出 - 個人層級 $3,400 per Capita ($7,000 per Capita in the US),

· 支出 國家層級 8% of GDP (17% of GDP in the US)

ý 法國醫生3天內收到錢, 瑞士知名保險公司Groupe Mutuel 保証5天內支付所有理賠, 逾期下個月免保費.

ý 法國人引以為傲Vitale Card (病患資料數位化, 晶片化, 攜帶式, 跟我國全民健保卡很像…) 醫生可以專門做醫生, 不用為了病歷行政管理傷腦筋. 至於個人隱私與資安隱憂, 使用至今, 未有identity theft or privacy issues

c. Transparency

ý 到法國看病, 起步就像去麥當勞點餐資訊醒目清晰, how much, my portion? how long will get reimbursed?

美國嘛, 醫生自己也不知道價格多少, 成本多少, 因為太複雜 (外加人為複雜). 古今中外, 似乎讓消費者越弄不清楚, 似乎越容易摸蚵仔兼洗褲, 市場究竟會漸趨良性競爭, 或者劣幣逐良幣, 似乎難有通說.

d. Sustainable business model

“For profit” style health insurance vs. “Non-profit” style health insurance.

ý 全世界各國家中心思想 There is a basic conflict between making a profit for investors and covering people’s health.

ý 防火為例, 人人納保, 不會家家天天火燒厝, 故保費足夠支付消防開銷.

瑞士保險公司彼此競爭,透過良好的健保服務,橫向跨業推銷壽險,產險, 或者推銷高階健保服務 (美容, 整形…etc) 藉此獲利.

ý Mid 90’s, 瑞士曾經一度仿效美國,導入 For profit health insurance, 對保戶挑肥撿瘦, 拒保, 價格歧視, 錢是賺到了, 導致瑞士國內5%人口沒有保險, 舉國震慟, 視為國恥, 放棄 for profit health insurance. (美國有近16%人口沒有保險)

L The bad:

a. 世界衛生組織 WHO評定法國健保世界第一, 法國可驕傲的呢

The ugly:

擋人財路 (改變制度導致待遇差別職業, 都將因制度得利蒙害)

ý 美國目前多數上班族的健保方案, 跟俾思麥制度外觀相像 (雇主/勞工各出一部分, 繳錢給民營保險公司), 除了下述不同

· 有病史pre-existing condition, 美國保險公司拒保, 或者價格歧視

· 需要醫療時, 美國保險公司拒絕理賠, 或者“rescission department” 鑽法毀約 (CBS News 60 minutes 踢爆美國諸多保險公司據此設立內部績效獎金, 不問手段是非, 拒決理賠件數越多, 金額越高的員工, 發放獎金越高).

· 有人說美國保險公司有苦衷, 那是因為有民眾資料造假, 詐騙保費.

o 誘因決定行為

(保險公司多賺能納為己有, 則勇夫躍躍欲試為重賞. 於是人才腦袋都耗在這裡 誰不用養家活口, 各為其主罷了…)

(倘若保險公司非營利, 其存在僅是處理傳遞付款醫生醫院? 兩者直接文書聯繫, 也不用擔心詐騙集團.)

當然, 硬要說醫院醫生聯合起來偽造帳單, 那搬去法國, 德國, 日本, 瑞士好了? 這些國家保險公司接受共同平台, 標準流程, everybody in the same straight jacket.

· 美國每年超過70萬人因為付不出醫療費用, 申請破產


... to be continued... 系列四之三 Nationalized Health Insurance (Single Payer) model

加拿大, 我國, 以及南韓都採用這個模式...

2009年11月17日 星期二

Healthcare Reform Part 4 - 各國健保制度 (系列 四之ㄧ) 兼好書推薦 (The Healing of America)

Give credit where it's due...

美國健保改革之際, 作家T. R. Reid取經各已開發民主國家, 著書 “The Healing of America: A Global Quest for Better, Cheaper, and Fairer Health Care”.



四大類健保制度, 系列四之一

v The William Beveridge Model

William Beveridge命名, 紀念創設英國健保服務), 國有, 國辦, 國付制度


Who provides healthcare:

Government,

a. 替百姓治病是政府責任之一, 所以政府提供醫療服務, 一如其他公辦義務服務如國防, 警察, 消防, 清潔隊, 公立圖書館…etc

b. 許多醫院是公立, 許多醫護人員是政府公務員, 但仍有私立醫院與醫生


$ Who pays & how:

Government, by taxes

a. 政府收稅, 政府買藥, 政府支付醫院與人員

b. 百姓終期一生不會收到醫院帳單, 如同不會收到消防隊帳單, 警察局帳單一樣.

ý Which countries adopt the model:

英國 , 西班牙, 義大利, 紐西蘭

J The good:

a. 管銷成本低廉, 手續流程便利 (標準化). Ex: 一間900個病床規模的醫院, billing 部門就是某張桌子的某個抽屜裡, 大概每月開一次公文傳遞給政府

b. Cover everyone, but not everything

(basic floor of care that everybody has access to)

c. 孩子生病, 醫生到府服務, 無帳單

d. 不用跟保險公司爭執, 有沒有理賠, 各自負擔金額多少, 多久才能拿到

e. 不因疾病歷史遭拒保, 遭價格剝削, 不因更換職業而重複無謂官僚抗戰

f. 是否有民營保險公司: Yes

· 提供 “nice to have, not critical” 服務: 美容肉毒桿菌, 豐胸整形

· 看病掛號 - 插隊魔王卡

· 高級病床, 高級病房

· 10%的英國人購買私人額外保險, 約佔 3%健保產值

· 逢重大疾病, 大家去公立醫院, 品質佳, 私立被視為二等

L The bad:

a. Cover everyone, but not everything

(basic floor of care that everybody has access to)

b. Gate Keeper System (everything is about cost effectiveness)

· Decisions are already made for you, not your option to make. (當然你可以到國外就醫換器官)

· 強制就診分級制度, 必須先看普通科, 再排隊轉診看專科, 等很久.

趣聞: 每逢週三英國國會開會, 內閣總理接受施政質詢, 反對黨會說 “a woman in my constituency has been waiting 4 weeks to see a doctor, this is outrageous”, 然後總理會回諷 “obviously the gentleman opposite wants to see us institute for-profit American style corporate medicine, this we would never do…

N 凡事總有比較級, 顯然美國已經是最高級

N 全世界都知道, 美國的確有病人破產,無錢就醫病逝

The ugly:

a. 是否對老人疏於照顧, 見死不救?

· End of life超過 89, 90 歲不洗腎治療 (誰會給90 歲老人洗腎?)

· Healthy life expectancy after 60 (60歲之後能活多久)

各現代化民主國家壽命都比美國長

Nobody dies as a result of lack of a doctor

    1. 美國其實局部施行類似制度

· 退伍軍人健保U.S. 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

· 原住民 Native Americans Healthcare Services


... to be continued... 系列四之二 俾斯麥 model

2009年9月28日 星期一

大學發展應該重量不重質 /大學發展應該重質不重量

大學發展應該重量不重質 /大學發展應該重質不重量

這是前鎮子兩岸盃的冠亞戰題目, 東吳主重 ”, 對岸鄭州大學重 ”. 對岸的鄭州大學獲得冠軍.

東吳重強調 春風化雨, 但資源有限(校地, 經費, 設備…etc), 有教無類寓意良善,但英才有限 (,,,管理)”

先天條件限制是明擺著的事實,如果漠視忽略, 執意追求大量

當大學聯考錄取率超過 100%,出現10分考生上大學.

當質與量不能兩全, 寧可犧牲量, 也不犧牲品質.

鄭州重 ”, 認為 重量 (多數) = 庶民 (多數)”, “重質 (少數) = 菁英 (少數)”,

若結果看來僅菁英 (少數) 接受教育, 則教育被少數把持. [少數把持 + 教育很重要 = 壟斷, 可惡]

少數菁英接受教育, 壟斷教育, 那就是特權. [特權, 可惡. 砍一刀不夠, 還得再補上第二刀.]

要是少數特權霸佔教育資源, 教育菁英份子少, 庶民文盲多,階級高低顯著, 日久加大差距,

大學發展 特權壟斷” “社會階級” “貧富差距綑綁在一起. 加油添醋 一起攪拌

先衝量, 量夠多, 才能普及教育, 廣開民智.

學校多, 教職多, 才能吸引學術研究, 發展各自特色.

彼此競爭, 產生良性競爭, 大學才能真正發展.

逕行推論, 保質必先保量, 量不保, 則質不佳.

大學重質, 就是教育不普及, 少數特權壟斷, 僵化社會結構, 擴大貧富差距.

反之, 大學重量, 保持多量, 就是刺激競爭, 百家爭鳴, 此一利; 又普及教育機會, 此其二.

用反特權, 反壟斷, 反文盲, 反階級為旗幟, 掩護 大學發展偷渡上岸.

戰局樞紐在後半段, 東吳大方承認在質量難兩全情況下, 願意犧牲數量, 以換取 品質不墜保發展.

接著大聲問對方, 請問質量難兩全時, 對方願意犧牲品質, 來保全數量不減嗎??

鄭州大學也很妙, 反覆回答 我重量, 但我不犧牲品質, 質與量我兩樣都要”…

然後像按重播鍵 發展必須保量, 不保量則質不保不容少數特權壟斷資源, 庶民普及!@#$%”

透過 Youtube, 看到東吳選手臉部充滿疑惑, 如果我是選手, 一定覺得對手是沒聽懂問題嗎? 是來亂的嗎? 不誠懇

本人揣測, 賽前於選手村備戰, 設計題組時, 可能預測對手回答只有一種可能 : “犧牲品質, 保數量”…

(因為辯題明擺著 大學發展應該重量不重質(正方)/大學發展應該重質不重量(反方)”, 哪有持方可以全拿…)

Well, 場上對手胸有成竹講另一種答案 (我猜正方是打從心理相信 量變大, 必然引起質變佳”, 人海戰術bla ^3…)

我個人認為, 價值性命題 總是 測驗歷史故事, 較勁 信手拈來成語多, 典故豐

考驗邏輯少, 討論因果關係少 stand up comedy, late night talk show…

盡是故事東拼西湊 拼裝車

v 譬如強調 重量的一方說:“東周孔門要先超收 3000弟子才能孕育 72 賢人,

要是開門只收30 弟子, 哪來 72 賢人” * * * 還引起全場鼓掌咧 . . .

讓我們想想, 這具有論點效果嗎?

孔子弟子3000, 賢人72為例 怎會馳援重視的一方呢?

300072 (賢人acceptance rate 2.4%, 比長春藤錄取率還低)… 有趣之處來了

72賢人有共識, 其餘 2928 校友 是不賢嗎? 如果不賢? 能視為教育界損兵折將嗎?

是望子成龍家長期望不切實際? 還是2928 校友根本非作學問的料? 浪費教育資源?

反過來說, 正因門檻高, 篩選嚴, 品質不妥協”, 所以才能擦亮招牌, 吸引慕名前來

如果品管不嚴格, 哪有號召力? 哪能一開始吸引 3000 ? 談何容易!!

試想, 若歷史重演, 開學註冊日, 新生凡報到即刻領取賢人證書, 齊頭式平等.

72 2928並無分別..

試問, 史上72 賢人會想擠進孔門嗎? 而孔門就算足額收 3000, 日後會出72賢人嗎?

保量必先保質, 品質不佳, 別說濫竽充數, 說不定根本是冷清清, 門可羅雀

套一句宗奎學長的訓誡, 辯論比賽又不是煙火, 短視 (笑一下就沒了) 又空泛 (只有煙味)

我認為交鋒沒有討論重點, 究竟核心重點為何?

(不得不誇獎我那好同學, 超級潛力股經濟學者法翔經濟學有讀通透就是利害)


大學發展是目的, 重量與重質是手段不同

從個體層面看, 不見得每個人都適合念大學, 念大學也不見得是每個人最適合的答案

從整體層面看, 人人念大學當學者做學問不見得是社會之福, 不效率也不效益

v篩選手段要能 盡量準確 找出這些人念大學適才適所, 才是社會之福

(不只大學人才難找, 烹飪找食神亦然, 執導找李安亦然, 機械找剛彈亦然…)

可是辦學者不知究竟誰適合唸書做學問? 多少人? 學子也不確定自己是否適合治學

現實上, 只能設計篩選機制

用招生考試分數高低, 鑑別誰適合不適合用質淘汰量

用在學修課分數高低, 鑑別誰適合不適合用質淘汰量

用研究任教淘汰機制, 鑑別誰適合不適合用質淘汰量

淘汰量多, 乃不得不也, 但起碼 適才適所答案 日趨明朗, 浮現

或許, 在一個完美理想國, 能未卜先知, 選手沒起跑就知道誰會先到終點

自然不需要定標準, 也不用仰賴標準篩選不適合

unfortunately we don't live in that world...

大學發展重質不重量, 說穿了, 正因不預知答案, 所以用質當篩選機制,

層層淘汰盡量找出適才適所.


諸君或許會問, 過程是否會100樣本 99 個媒合失準, 耗費 99 個時光與教育資源?

當然會, 但那是必要之惡, 也找不到更準確的篩選機制

倘若大學發展重量不重質:

(1) 能不經篩選 直接達成適才適所 或者 有比 測驗品質更為準確的篩選機制

重量不用把關, 直接點名神準, …

(2) 再不然認定大學是全民教育 (像國民基本智能一樣重要, 與選錯人擺錯位置無關)

v量變究竟如何引起質變 (會影響/無影響; 良性/惡性), 趨力與拉力多且複雜

如果大學量多, 辦學狀況良莠不齊, 又無輔導退場機制, 就是賞罰不明

賞罰不明, 公平何在, 缺乏公平, 如何良性競爭? 哪有進步的原動力?

劣者食髓知味, 優者近墨者黑, 劣者影響優者, 惡性循環, 導致一體沉倫

認為數量多就 (1) 必然 (2) 自然產生良性競爭, 是天真單純

認為趨力拉力 (1) 僅良性無惡性 (2) 缺配套也無妨, 是一廂情願

缺乏公平就不會有良性競爭, 而賞罰不明何來公平可言

辦學不力與治學不佳缺乏退場機制, 與優質者齊頭式平等, 就是不公平

產生全體退步, 逆向發展, 就是坐視惡性壓倒良性, …

如果大學生量多, 學習狀況良莠不齊… (自行類推不贅述…)

真不知在部落格上講論點有誰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