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8日 星期三

好書推薦 - "The Big Short"


2008年金融危機, 投資銀行倒閉, 市場崩盤, 金融秩序混亂.

災難成形茁壯時, 財政部長, 聯儲會主席, 大型投資銀行, 這些爺們不知不覺.

諷刺的是, 至今報導多是訪問老爺 (老爺根本一知半解, 問他們也瞎掰).

9 反而, 少數人未卜先知, 疾呼 國王的新衣”! 卻無人聞問

9 既然天意不可違, 發災難財好過當難民, 穩賺不賠的暴利豈能放過

9 事後大賺, 含淚收割, (既是喜極而泣, 又是泣不成聲)

感謝作者對少數人的思維行動很好奇,出書專論

作者 Michael Lewis

& 初試啼聲" Liar's Poker", 是關於 1985 ~ 1988 年當時他任職華爾街, 目睹當時美國金融一窩瘋

& 他同時也是「Money ball」作者

& 2010, 奧斯卡得獎名片 The Blind Side, (珊卓布拉克主演).






2003 ~ 2005 :

多數人

公部門 (財政部, 聯準會, 銀行家), 不監不管, 不知不覺

金融圈從業者 (投資法人/個人) 研究相同資料 (關於次級房貸放款業務, 次級房貸債券化, 債券包裹證券化, CDO),得到樂觀結論, 一片大好

事前對金融風暴毫無警覺, 不知影響範圍與層面? 為何發生? 如何發生?

事後對金融風暴的闡述剖析, 多來自於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觀點

少數人

9 知道次級房貸綑綁包裹的債券夠爛, 早晚出大禍

預感 + 做功課 = 會出問題 (結論)

9 他們察覺國王沒穿衣服, 先跟國王打賭你沒穿衣服” , 再重金賭注

9 下好離手, 他們就廣為宣傳了一方面, 奔走急呼危險啊!” 大聲嚷嚷卻無人聞問, 形同狗吠火車

9 另一方面, 既然天意不可違, 發災難財好過當難民: 下注賭金融系統倒閉

9 事前鐵口直斷, 心動, 行動,

9 事後含淚收割, (既是喜極而泣, 又是泣不成聲)

O 什麼因素導致少數人看法不同正確無誤”. 少數人腦裡眼中, 是哪裡不同?

書中主人翁: Michael Barry

ü 原本是醫生

Q 放棄行醫, 全職投資,成立了他的套利基金, 後浸淫於債券市場

Q 他有Asperger, 所以他能詳讀抵押債券內容說明書

Q

ü 股市不斷吸收 次級房貸證券化的產品, 故債市變化會 overwhelm 股市, (證海化戰術)

Q 次級房貸 濫放款行為 2003 ~ 2005

Þ Interest only

Þ Negatively amortizing (負折舊!! 夠財物創新吧!!)

Þ the borrower not only does not have to repay the principal

Þ if the borrower can’t afford to repay the interest, the interest just rolled into a higher principal balance

Q 當次級房貸走到這步田地, 借貸還能更糟嗎? 借貸膨脹市場泡沫, 當然要下注賭泡沫會迫, 系統會垮所以Michael bet against pools of loans of interest-only & negatively amortizing mortgages

ü How…怎麼賭呢

為什麼選債市不而不選股市? 兩者有何不同?

¨股市 vs. ¨債市:

股市規範較多, 債市規範較少, 債市投資若不熟悉內情, 進軍固定收益 (債券) 市場像墾荒一樣容易血本無歸.

¨Corporate bond market:

CDO 其實就是保險, 公司債衍生的保險. 買公司債保險, 倘若公司欠債不還, 投資人就獲得理賠.

F 按照當時次級房貸發展態勢, 華爾街必會推出次級房貸債券保單. 一但房貸債務人無法還債, 賺保險理賠

通常買保險的人是不希望出事ex:出門旅遊買平安險, 雖然出意外會理賠, 終究不希望翻車摔飛機. 但是, 次級房貸根本逆轉保單精神與投保人立場.

F 20053月起, 他奔走各大華爾街金融機構, 說服他們發行此類保單, 好讓他猴急買 (他就是1號帶原者, 始祖啦! 有則自 他始, )

F 他猴急到什麼程度, 商品定型化合約 5 月問世, 3月就已經下注

F 他成功說服高盛銀行做次級房貸的CDS, 為何高盛?

ü 為何高盛:

F 高盛先說服AIG, 販賣次級房貸債券的保險給高盛

F AIG對這個胃口無限大, 幾個月內賣給高盛 200 億美元的次級房貸債券的CDS.

F 高盛跟AIG買到之後, 想變成中間人, 漲價10倍轉賣給麥克貝瑞

ü 為何AIG願意? 原因說法很多, 主要有二

[版本一]

F 20053, 德意志銀行買給Michael Barry

F 同時, AIG賣給高盛銀行

F 金融機構早已想很久了, Michael Barry不過壓死駱駝最後一根稻草

[版本二]

F AIG原本已經賣公司債保單近10

F 2004, 2005 年期間, 高盛開始帶著 “diversified consumer loans” 去找AIG (裡面有消費者房貸以及其他的個人家計單位貸款),AIG說好 (好像熟悉產品, 與過去賣的沒不同)

F 20053, 高盛帶著只有次級房貸去找AIG, AIG說好

F 一拍即合

F 市場崩盤了, Michael Barry贏了, 但誰有能力付他? 用什麼支付?

v 他跟高盛, 德意志, 摩根史坦利, 美國銀行, 還有美林

v bond 開始 default , 這些機構開始天天支付 collateral (擔保品). 他們再轉頭向AIG要錢.

Þ 再談談其他人: Charlie Ledley & Jamie Mai

ü 在車庫10萬元創業Cornwall Capital

ü Schwab 銀行開戶

ü 完全另類思考, 認為華爾街低估了大型天災人禍的機率/風險

ü 赌罕見事件會發生, 依此倒推還原工程, 下單股票選擇權, 匯率, 衍生品

ü 中一把, 回本暴利

ü 成果 1: 10萬元賺成1600 2006

ü 遇到次級房貸, 經過分析, 開始狂下注一方面下注, 但另一方面也到政府機關與媒體呼籲小心, 但顯然沒人理他們

ü 成果 2: 1500 ~ 12千萬

Þ 上述這群人不只赌特定金融商品, 而是開始賭金融機構也會倒

ü 蒐集資料過程中

v 好奇如果華爾街廉價賣出次級房貸保單那誰做莊? 誰承擔風險??”

v 如果AIG倒楣了, 誰是下一個 - - 投資銀行

v 投資銀行就算自己沒有暴露大量風險

v 其獲利來源也大受影響

v 接著擔心, 萬一賣保單的銀行, 無錢理賠怎麼辦? 所以接著再買投資銀行的保險 Bearing Stern

Þ 以此致富者, 對自己造成的影響

v 一邊賺錢, 但一邊痛椘 (病痛) [果然, ! 是痛快的必經過程]

v 真理 = 壓力 = 輾轉難眠

v 若成真, 則金融體系崩盤 對民主社會的衝擊會如何?

Þ 他們只是賭客, 為什麼也應該負責? 要負什麼責任?

· 增加系統中的壞帳: 當你買 CDO, 其實在 replicating the bond that you are insured. 將財務系統風險雙倍化.

· CDO不公開不透明: 更有甚者, CDO 的買賣不公開透明, 投資銀行賣給你, 交易發生時既非集中市場交易, 也非公開交易資訊, 事後也不會顯示在財報上. (當災難爆發時, 誰損失, 損失多大, 沒有人知道更助長恐慌心理, 無法探底, 追跌助跌)

· 其實這群人最不希望銀行倒閉, 因為銀行倒閉就沒人付錢. 這些人是跟華爾街金融機構聰明對賭, 贏錢但不奪命.

Þ 華爾街怎麼會變這麼笨? (見錢眼開 vs. 利令智昏)

· Saints vs. sensible (例子: Charlie Ledley)

F Charlie看到了次級房貸, 很多人借錢買房, 在貸款文件上造假自己的收入, 自己無法償還的利息, 本金…etc

F 投資銀行將房貸集中起來 (大鍋炒) 轉為債券, 宣稱 錢從房貸繳款來, 錢去買債券的投資人.

F 承受最高風險的債券投資人 (當有人不繳房貸, 手中持有債券先貶值), 最早拿到利息 (lowest rated bonds, BBB, higher risk, higher interest rate, bonds lose value when the first to get hit, earliest to get paid)

F 那些購買風險最低的債券 (最不容易欠繳), 最晚拿到利息 (highest rated bonds, AAA rated bonds, bonds last to get hit, lowest interest rate, latest to get paid)

F 若為 BBB等級債券, 假如 pools experiences loss of 8% (8% of the loans go bad), 債券就死光 (you don’t have a bond anymore)

F 故事還沒完, 華爾街賣不出去 BBB, 再把 BBB債券大鍋炒, 跑去 Moodys 標準普爾 評等機構說, 雖然這些都是 BBB 債券, 但有些是加州, 有些是佛州, 有些是密西根, 因為地點不同所以不是一回事. 有些還是值錢的, 如果我們把她們炒在一起, 你會將多少評為 AAA? 評等機構說 80% (把全國各地的婊子集合在一起, 總會找到幾個貞潔烈女)

F 意思是說, 如果大糟糕, 只有 20% 房貸會有風險. 80% 還是很安全的. à CDO

F Charlie不信這樣就多角化 分散風險 (廢話, 我也不信因為郵遞區號不同, 所以多角化, 風險降低了; 郵遞區號又不是關鍵, 償債能力才是關鍵, 所得能力才是關鍵…), 認為本質還是沒變, 於是跑去 貝爾斯登, 說我要賭 AA, AAA CDO 會倒

F 貝爾斯登說 好鴨, 你只要付 1.5% premium 就可以下注.

· 位什麼Charlie知道, 金融機構不察覺, 是棒垂嗎

F People only see what they are incentivized to see…

F 華爾街撮合了很多本不該過關的房貸, 藉此賺了很多錢. 透過隱藏風險. 做的出神入化, 把自己都給騙了 disguised from themselves (算另一種 作法自斃…)

金融改革

F 過去, 我們都在處理症狀, 而非根源

F Financial markets moves quickly, and democracy moves slowly. (1929 big crash, 1935 reform)

F 弊端與修正:

1. 現狀不合理, 華爾街金融機構能建議客戶買賣, 但機構又拿自己的錢拿客人對賭 (利益衝突, 比寄生還可怕, 簡直是掠奪)

2. 尤其當華爾街近來靠自己下場操作賺更多錢 (making side bets), 利益衝突更大 . The customers were used to benefit the banks’ own portfolio (sell customers what the banks no longer want to own)

3. Limiting the bilateral transactions that (why can 德意志銀行 摩根史坦利賭八億, 但是雙方都不在財報上揭露) 增加了 不穩定性 不確定性 無限大, 財務體質淑優淑列沒有人知道. 衍生性金融商品(CDO) 應該經由交易所公開揭露資訊, 但金融機構想必拼死抵抗. 因為金融機構過去靠 隱瞞價格, 隱瞞買賣內容資訊, 大賺特賺.

4. 為什麼債券評等機構由 發行債券的機構支付費用? 這明擺著利益衝突應該迴避...


最近通過的金融修法對上述事項多少著墨... 有空來談...


說完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