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9日 星期一

現代化會威脅傳統文化的生存嗎?

似乎華夏文明特別偏愛這類題目, 大概是東西交流的歷史烙印太深, 或是自己一脈傳承沉重.

個人看待這個題目, 茶餘飯後, 可供動腦筋, 練口條...

立場 I. 現代化 "不會" 威脅傳統文化的生存

古代技術落後, 文化要傳遞延續要靠人, 除此之外就沒了.

但人實在不夠可靠; 也許記性不好, 老師傅說書人, 歷史故事的情節露說一句, 文化也就斷了一環,

結果是張飛打岳飛; 也許懷有私心, 於是醉拳, 蛇形刁手的老前輩留一手, 怕教會了徒弟打師傅.

也許門派不同, 單純理念不同, 卻演變相互仇視, 非要到光明頂消滅對方, 讓對方絕後, 失傳, 斷根.

也許記性不好, 每個人的尺度不同, 標準不同, 就拿中國食譜為例, 原本 粵菜, 湘菜, 川菜...

等各大菜系就已經夠複雜了, 每到食材, 調味, 烹飪的重要步驟說明, 卻都是 "酌量" "適度" "拿捏"

這種自由心證, 不清楚, 不明確. 份量酌量, 糖, 鹽, 辣椒適度, 加熱請自行拿捏.

沒有人跟別人一樣, 沒有人可以重複自己的動作.

上述種種都說明了一個道理, 傳統文化要生存, 靠人當傳遞的載體, 不可靠, 不可信, 會失真, 失準.


那現代化跟傳統文化有什麼關係? 如何互動? 又會有什麼互動結果呢?

首先, 現代化的保存技術太厲害, 可以讓剎那便成永恆, 而且保證原汁原味, 不會因人而異.

不論是 琴棋書畫, 國劇相聲, 美食珍饈, 燒成光碟, 有聲音有畫面, 還可以人工智慧,

情境互動, 一搭一唱, 不分時間, 不分地點, 甚至一次不熟練, 還可以反覆重播, 決不會失傳


其次, 現代化提高知識水平, 普及教育水準, 從縱向與橫向兩個面向教育現代人, 保護傳統文化.

觀念上, 認識並了解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可貴, 教育大眾 "什麼是傳統文化"

行動上, 更進一步教育百姓如果接觸傳統文化, 什麼應該做, 什麼不可以做...

千萬記得不要破壞傳統文化. 比方說 , "為什麼挖到兵馬俑不可以偷偷帶回家,

要通知有關單位" . "到埃及看金字塔, 看到石碑可千萬別動手亂刻, 題字留念".

現代化教育普及了, 大家都知道要愛護傳統文化, 所以文盲在無意中破壞傳統文化也就少了.

現代化知識程度提高了, 大家學會欣賞傳統技藝, 更有人開始學習, 成為薪火相傳的種子.

比方說我看歷史頻道, 對捏麵人感興趣, 於是拜師學藝, 勤於練習.

想不到習慣成自然, 手中拿根竹籤或筷子, 想起捏麵人, 手就養, 就想往隔壁的同學後面那麼一紮.

(千萬不可以這麼做ㄛ, 以上只是舉例說明...)


再者, 現代化還有一個好處, 就是傳統文化可以藉助交通運輸, 網際網路, 延伸自己的觸角,

到嶄新的大陸, 認識陌生的人種與語言, 推廣傳統文化. 比方說 田納西 Nashville 也可以找到

老外學舞龍舞獅 (納城華藝), 甚至跳八家將, 這是 傳統文化找到 嶄新傳人.

更有甚者, 倘若兩個不同的傳統文化相遇, 彼此交流, 更激盪出新的火花, 為會回過頭來,

為各自傳統文化注入新血液.

東吳舉的例子很好, 比方說 美國迪士尼拍攝 花木蘭, 傳到亞洲, 看的人多, 認識的人也多了.

李連杰 拍攝 霍元甲, 傳到歐美, 讓老外認識 "拒當東亞病夫"時代意義, 習武強身報國從我做起.

李安導演 西方文學 理性與感性, 西部牛仔 斷背山, 這都是交流的結果.

兩個不同的文化相遇, 卻彼此幫助, 協助傳統文化蛻變, 而更形多樣豐富.


所以, 現代化一來可以用保存技術讓瞬間變永恆, 原汁原味, 永遠生存, 傳承無虞.

二來可以普及教育, 提升知識水準教育, 減少無知民眾在無意間破壞傳統文化, 更可激發新學習.

最後, 現代化的交通運輸, 網路無遠弗屆, 克服過去山川地域海洋的地理限制, 讓傳統文化走出去

促進不同傳統文化相遇, 交流, 激盪出新火花, 一是舊文化在異鄉有新信徒, 二是注入新生命新面貌.

因此現代化不會威脅傳統文化.


立場 II. 現代化 "會" 威脅傳統文化的生存

威脅主要從幾個方面來:

一, 生存不是保存, 博物館裡有木乃伊化石標本, 真空無菌室裡面有八旗戰袍, 這些都是冰冷的

器皿物件被保存, 而不是傳統文化仍然在生存. 難道去大英博物館看木乃伊, 如假包換,

就等於現代人往生, 也要包成木乃伊, 難道古埃及傳統文化還生存嗎? 因此遊客去博物館看這些

傳統文化, 是去嚐鮮過癮, 因為那些傳統文化在今時今地已不覆存, 被現代化淘汰了,

要是現代化沒有努力威脅這些傳統文化生存, 徹底消滅殆盡, 倘若這些傳統文化一絲氣息尚存,

還借屍還魂, 那今日往生者通通包成木乃伊好了, 軍人教召點召通通改練 "圍獵", 蛙人部隊改成

"巴圖魯" 選拔大賽好了. 要是現代化沒有威脅傳統文化的生存, 舊時代的習慣不衛生, 不效率,

效果差就會反過來威脅人類的生存與進步.

註: 巴圖魯是清朝滿人對勇士的尊稱, 據傳康熙玄燁是大清第一巴圖魯, 秋狩獵捕野生動物冠軍.


二, 傳統文化不只是木乃伊, 景德鎮瓷器, 那些都是具象的. 傳統文化還包含抽象的, 好比說政府制

度, 社會觀念, 待人處世這些都是. "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 家天下" "君要臣死, 臣不得不死"

是中國的傳統政治思想, 現在被 民主思想, 選賢與能, 代議士任期有年限所取代了.

"男尊女卑" "蓄奴圈地" 是數百年前的觀念, 現在是 兩性平等, 個人擁有自由權 財產權.

現代化不僅衝擊, 威脅傳統文化的老舊思想, 更進一步挑戰成功, 葬送這些傳統文化.

過去縱使考取功名, 倘若遭逢至親辭世, 得守喪足不出戶好幾年, 照這種邏輯, 那現在的公職

參選人搞不好有好幾個都要退出選舉, 因為 守喪還沒結束, 加上 沒有皇帝下詔 奪情, 讓你上任.

顯然這些傳統文化的制度, 現在都沒有了.

所以不僅有形的傳統文化, 連無形的傳統文化也是被現代化所威脅, 並且消滅.


三, 一國的傳統文化經過現代化洗禮, 很可能威脅另外一國傳統文化. 以歐洲各國工業現代化為例

, 想法上變成 殖民主義, 作法變的船堅炮利, 造成的結果反而是會威脅其他傳統文化的生存.

比方英國的現代化, 的確成就了 "日不落國"的黃金盛是, 卻更造成統治殖民全世界,

有無數國家好比印度, 中國的傳統文化受到生存威脅. 西班牙的現代化, 蘊育無敵艦隊,

航向中南美洲 剷平 阿茲提克文化.

可見, 傳統文化向外看, 其他傳統文化歷經現代化, 步步逼近威脅自己的傳統文化.

可是, 傳統文化往內看, 自己一脈相傳的舊思想, 制度, 工具 客觀上也不斷面臨淘汰的命運.

所以, 現代化會威脅傳統文化的生存.


III. 損益比較

我喜歡舉 迪士尼拍花木蘭這個例子, 來思考弊利得失, 兩種立場孰輕孰重:

迪士尼電影技術現代化, 美國兩性平權思想現代化, 可是拍出來的花木蘭是什麼樣子呢?

當時中國重男輕女, 當時是養兒防老, 當時不是 募兵制, 而是不願役, 所以才會 惟聞女嘆息.

可是迪士尼版本的花木蘭是 女權抬頭, 熱情奔放, 哪有中國傳統女性美德的嬌羞, 含蓄, 委婉.

中國古訓說 所謂女子無才便是德, 手無縛雞之力, 迪士尼的花木蘭是 藍波 + 馬蓋先


要是現代的小孩觀眾看了迪士尼版本花木蘭, 但沒有看過中國版本花木蘭,

觀念會錯誤, 歷史會扭曲, 這現代化威脅傳統文化生存, 因為整個內涵顛倒, 不倫不類.


但少了迪士尼版本花木蘭, 對中國小孩也許沒影響, 但是對英國小孩, 墨西哥小孩, 甚至對我同學

阿吉波拉的小孩有決定性影響, 因為迪士尼是認識花木蘭唯一的管道與來源素材.

迪士尼沒拍電影, 花木蘭就沒有國際知名度了.


中國小孩也許小時候看迪士尼, 將來上學老師講課又提到花木蘭, 這樣還有機會釐清, 考證.

但外國小孩可能就沒辦法循這個管道, 中西交流模式, 以古寓今, 嘆今非昔比.

反之, 如果接觸的人多, 但理解的內容是錯的, 又豈是傳統文化之真意, 又豈是傳承之正道?

更甚者, 現代化人心各異, 工具方便管道又多, 自己隨時都可以當導演, 上傳 youtube 通到全世界,

依照便捷的內容制作, 網路傳播速度與廣度 是否會加劇傳統文化不當詮釋, 扭曲, 卻廣為流傳呢?

造成搞錯的人多, 而且錯的更離譜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