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NBA 季後賽打了一半, Chris Paul 技驚四座, 但我不是要討論他...
而是而是要討論 "改變規則, 改變生態" !
- 早期 NBA is all about the big guys (7 尺長人, 夠高了吧)
- 聯盟制定 "no more hand checking" 之後 (打手會犯規)
- 促使 Steve Nash, Tony Parker等一干後衛人才變成 un-guardable (* 因為他們穿梭籃下幾乎是隨心所欲)
過去總是說, 籃球需要長人, 長人是通往冠軍唯一的橋樑... 是真的嗎??
那我們看看以下這四個人, 放眼當今 NBA 籃壇, 有哪個長人的影響力超過這四位例子
Oh, by the way ... 你會說我忘了 Tim Duncan
... 其實中間那位是 4 號位置, 也不是 5 號位置.
Chris Paul, Deron Williams, Tony Parker, Chauncey Billups, 它們都還沒被淘汰喔... 大個子在哪裡?
太陽隊今年季中跑去買了個大個子助拳人, 還是難逃淘汰命運.
火箭隊今年連勝 22 場, 創紀錄... (不好意思, 姚明受傷不能打, 火箭反而連勝不止...)
大個子往往被 OVERRATED... 而當比賽機動性提高, 節奏強, 流暢與速度快, 光靠肌肉棒子已經難撐一片天了..
優秀後衛 is a much smarter pick in the draft/trade than the big guy...
當然有不同意見, 往往歸納成兩點:
1. 大個子 block shots (有人翻成蓋火鍋, 有人翻成蓋帽.... 不拘泥細節, 有傳達意思就好...)
可是不妨再想想? 一場能刪掉幾個火鍋 ... 2 個嗎? ... 後衛一場能給我 十幾個助攻呢 ...
更近一步說, 火鍋常常把球打出界外, 球權還是奉還給對手, 自己也沒佔到便宜....
所以, block shot 的確是令人激賞, 讓人看了血脈噴張... 一個晚上也就噴張 兩次, 難保夜夜都多次噴張.
殊不知, 從務實角度而言, 實際效益實在微乎其微, 遑論宰制比賽而言, 數據實在被高估...
2. You can't teach size
直接翻譯: 教練沒辦法越教越大....
中鋒選手18 ~ 22歲進聯盟後, 很難靠日後再行施以教化, 而突飛猛進, 持續高度成長.
多數中鋒, 往往進聯盟之前就已經 "成為進化完成體", 而難以 "繼續演化 一直演化 永遠演化" ..
vs.
優秀中鋒在大學時代就很突出, 但是進職業之後, 卻沒有大幅自我突破 ...
威爾張伯倫, 羅素, 比爾華頓, 派翠客由英, 俠客, 歐拉朱旺, 在大學時代鶴立雞群, 但進入職業則差強人意...
後兩位中鋒, 自喬丹說不打退休之後, 才拿的到冠軍....
至於後衛, 選秀進職業聯盟後, 年年大進步, Payton 第一年與第十年的表現豈可同日而語...
因此 .... 同一句話 you can't coach size ... 旋外之音: 難教大隻, 大隻難教也 ...
職業運動在商言商.... 如果從老闆角度來看, 中鋒球衣也不賣錢...
過去十年, 球衣熱賣前 10 名, 其中 8 個後衛, 1 個前鋒, 1 個中鋒, 分別是...
M.J., Kobe, Iverson, LaBron, T-Mac, Shaq, D-Wade, Jason Kid, Vince Carter, Tim Duncan...
所以明星球員要刺激買氣, 多賣點球衣球鞋, 當然是後衛的價值勝過中鋒...
還沒完呢... 長人中鋒如果受傷, 幾乎就要養傷一萬年, 反觀後衛, 傷後復元速度快...
以前的爵士助攻王 John Stockton broke his leg one time... 45 分鐘後 he came back and was playing...
湖人拜能季初 twisted a knee this year ... 洛杉磯時報最新報導: 不確定敗能明年能不能上場打球...
至於波特蘭的選秀狀元歐頓呢?? ... 第一年早就報銷了, 進行 超微修復骨頭手術後, 根本吉凶未卜...
更別提當年喬丹參加選秀, 波特蘭不選他, 跑去選另外一個長人 (連名字都忘了)....
總結, 論球場上影響力, 論球場外商業價值, 論資質開發, 甚至論維修保養... 後衛都讚!!
而這一切, 都從聯盟改變一個規則開始...
說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