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題是我國立法委員選舉採單一選區兩票制... 我還是習慣講 "區域立委選舉應改採單一選區"
對台灣來說, 這是立法委員的選制, 這是我們實現民主的工具. 但是...
我大一的時候, 這還只是個辯題; 十年後, 當年黑板上的題目, 我們台上的口沫橫飛, 如今成真了.
我大三的時候, 幸好有這個辯題, 敝校終於在等了 6 年後, 在一個全國型盃賽得到獎盃.
自民國 83 年草頭學長率領我們拿到獅子盃後, 槓龜 6 年, 甚至被戲稱大補丸, 多難過ㄚ.
我入伍新訓時, 在台南大內那個鄉下地方, 拼命找電腦, 印表機, 印論點, 偷溜到 7-11 寄快遞, 哈!!
後來被長官發現後, 誇獎我有潛力, 用一包鹽酥雞利誘, 叫我幫他寫作業. !@$#$^&^&&U...
嘿 ~~ 手邊有例子可以跟親友說, 你看吧... 我們辯論不是打嘴砲, 世界真的改變了!
選舉制度變了, 但許多問題並沒有馬上得到解答, 甚至許多疑惑, 在心中像雪球般越滾越大...
* 爭議: "責任政治 (政黨政治)" vs. "多元民意". 兩個都是民主政治的真諦, 究竟哪個比較重要?
單一選區只有一人當選, 哪個候選人能整合意見, 吸納最多選票, 才能安全上案.
極端, 偏鋒, 少數民意為基礎的小黨, 因為難融合壯大, 自然而然會逐漸被單一選制淘汰.
推動法案, 執行政策, 讓人民用選票當裁判, 讓權責明確, 讓賞罰分明.
複數選區會有 23萬票的明星立委趙少康, 也會有吊車尾低空飛過 2萬票當選的委員.
主流民意也好, 少數民意也好, 有心想整合好, 糾合政見闖關也好, 如果意興闌珊, 當個肉粽也好.
國會就是應該傾聽各行各業的聲音, 要是沒有人代表她們, 那少數弱勢永遠被犧牲, 被歧視.
君不見高金素梅, 願意帶團去日本抗爭, 君不見柯媽媽一人奔走, 終於推動機車強制責任險立法.
從應然面出發, 到底哪種比較理想? 從實然面來說, 哪種比較符合我們社會現實需求?
* 爭議: "政黨政治 法案黨紀" vs. "散兵游勇 各自為政", 選黨與選人, 哪個更好?
如果民主政治是要講究責任政治, 而為了追求這個目標, 以政黨為負責單位遠比單打獨鬥為佳.
政黨資源多, 整合意見化為政策, 吸引選票, 制訂法案, 推動政策, 審議預算, 乃組織系統奪權;
在國會殿堂, 在各類委員會各種專業知識經驗, 在大會講投票表決, 政黨都遠比獨行俠有實力,
在現代的民主社會, 獨行俠風格的問政, 散兵游勇形式的委員, 別說比舉手表決沒實力,
就算想參予 黨團協商, 都難跨過法定門檻 (起碼要有多少席, 起碼要有多少票, 不然你是孤鳥)
正是站在 "凝聚意見能不能有效率, 投票表決有沒有效果, 黨紀能不能發揮, 避免荒腔走板",
我們才認為複數選區不利於推動政黨政治, 使政黨政治式微, 更無助於推動責任政治, 民主政治.
複數選區的特性, 就是一黨在一個選區推出多名候選人, 大家政黨相同, 政策相同, 票源重疊,
同志就是勁敵, 俗稱的 "同室操戈", 既然黨性沒分別, 就只好看人性來決定票投給誰....
形成 "個人色彩決勝負", 不談牛肉政策, 攻擊個人形象. 利誘挖樁腳, 抹黑栽贓比比皆是.
既然兄弟爬山, 各自努力, 那我會贏, 自然也是我的本事, 黨的光環褪色, 色彩稀釋,
將來進入國會殿堂, 究竟黨鞭跟我誰有實力? 沒比過很難說.
誰講話影響力大, 喊水會結凍, 還很難說, 難保會不會違紀跑票, 黨紀不彰, 變數甚多.
此外, 複數選區當選席次眾多, 可以吊車尾當選, 所以選舉方針是鞏固基本盤, 風險小不費心力.
候選人會迎合少數, 小眾的選民, 把自己定位在光譜的極端, 走偏鋒, 無誘因吸納整合民意,
無動機從光譜的兩端靠近中道. 用俗話說, 就是從深色板塊, 向淺色板塊靠攏, 爭取中性選民認同.
試想, 如果競選的王道, 是意見走極端, 立場居偏鋒, 一但這等委員進入國會,
只顧 "地方性選民服務" (勤跑紅白包場, 替選民介入關說, 綁標綁工程....) 不開會, 不提案,
票數太少表決不成氣候, 做秀, 杯葛, 癱瘓議事. 每人一把號, 各彈各的調? 議事不彰!!!
如今變更選制, 區域立委改採單一選區.... 情況真的好轉了嗎?
選區變小, 選民變少, 國家級立委選舉跟鄉鎮里長選舉有什麼大分別?
候選人的競選策略, 源自於客觀競爭生態, 與衡量自身條件. 講白一點, 派系文化是臺灣特產,
派系要吃飯, 要生存, 不會因為改變選制, 就坐以待斃. 候選人要想辦法適應, 畢竟選民的需求
與習性不是說改就改, 隔天就變天. 選區變小, 要是針對特重地方性, 握手, 紅白場, 利益掛鉤的
選民結構, 說不定正中下懷, 徹底殲滅 "學術有專攻, 全國有名聲, 不經營地方選民服務" 立委.
強化地方角頭型政治人物, 或者加惠有虔誠信仰的立委 (比方說信媽祖), 該位立委在中縣選舉
支持率超過 60%, 在200 多個開票所全部都是最高票, 你說強不強.
* 爭議: "票票不等値" 嗎? 你講的是哪種票? 用什麼標準比出不等値? 哪種值?
複數選區有高票當選立委, 有吊車尾驚險過關立委, 在國會表決法案, 預算都算一票, 不等値!!
雖說名星吸票機可以嘉惠政黨比例代表, 化為更多席次, 但畢竟還得全國票數加總, 變數甚多.
複數選區當選門檻低, 罷免門檻相對高, 選民手中的選票與罷免票不等値, 重傷罷免權!!
這個問題其實引發更深層的問題 (人傑多年前就問過我), 立委究竟對誰負責? 孰者較大責任?
是對投給他的支持群眾負責? 還是對該選區所有的選民負責? 還是對全國選民負責?
當我們妖魔化 "地方派系", 冀望切割選區能削弱派系勢力, 彰顯政黨功能,
使得立委定位 (全國性議案) 明確, 能與縣議員, 相里長有所區別, 不要荒廢全國福祉,
只為功在 敦親睦鄰, 我認為很難.
此次 高雄某候選人, 出身政治世家, 又曾是百里侯, 甚至當過內政部長, 卻仍然落選.
諸方揣測, 就是因為 身心都在台北, 疏於照顧樁腳, 與南邊選民疏遠了, 因此敗選.
這難道不是大借鏡, 有心人士大文章? 其他人大警訊嗎?
當然也有反例, 例如中部某何姓候選人, 政治世家兩代深耕, 仍不敵政黨派系整合成功的黃義交.
* 爭議: 選舉過程有淨化選風嗎? 選舉結果有 反映民眾心聲? 選賢與能嗎?
可憐愛佳學姊飽受無妄之災....
張榮味之女勝出, 象徵交棒傳承嗎? 還是象徵封建時代, 世襲罔替?
陳亭妃擊敗連任政治世家王昱婷, 江玲君挑戰成功, 這是否象徵年輕清新?
還是象徵政黨天王站台魅力無窮? 體現單一選區 政黨輔選的奧援有多重要?
倘若如此, 我們能不能推論, 黨提名候選人參選, 其實是 魚幫水, 水幫魚, 的投資行為.
既然是投資, 就會事前斤斤計較, 不做賠本生意, 那候選人在地方上的政治實力會不會
是提名的重要因素之一呢?
管他黑貓白貓, 抓的到老鼠的就是好貓?
管他黑白派系, 打的贏選戰的就是好人?
2008年1月13日 星期日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