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5日 星期五

揮杆說英文

最近女子高爾夫球 LPGA 宣布一個政策, 自2009年起, 旗下會員選手必須口語英文流利, 必須通過流利測試 (比新制托福還恐怖喔), 不然就要取消會員資格, 自然沒有參賽資格.



用不著我多費唇舌, 一定有人贊成, 有人反對.

反對的人通常會質疑:

動機: 因為美國人輸不起 (種族歧視; 透過語言)
(目前 LPGA TOP 30 選手, 南韓人約佔一半, 但是很多南韓女子選手英文不流利)

惡果; 往後非球技好選手奪標, 而是只能從英文流利的選手中選球技 (因為球技好, 但英文口說不好的人被取消資格了).

手段無效: 這些選手不在美國生, 不在美國長, 不上美國學, 不在美國生活, 究竟要她們的英文口語進步多少? 流利到什麼程度 (缺乏明確目標)? 又要如何在 2 年之內達成 (可行性)?

定位: 綜觀各類職業運動, 高爾夫球跟其他各種職業運動有何不同?
其他職業運動聯盟何時 “mandate/require” 旗下外籍選手要英文口說流利呢(王建民棒球, 姚明打籃球…etc)?
為什麼LPGA 要用 “強制規範” 手段, 為什麼 NBA, MLB 多半是“optional/encourage” 外籍選手講英文 (不願進步, 或者進步有限沒關係, 帶個翻譯就好了)

換句話說, 說英語流利對此類運動有多重要? 是否必要? 屬於核心競爭力?

不同職業運動對於英語溝通的要求門檻不同; 就好比留學生出國唸書,
依照目標學位不同¸ 對溝通表達能力的要求也不同.

贊成的人通常會同意:

有"權”: LPGA 是個美國私人企業, 在美國絕對有權決定自家事.
退一萬步, LPGA 要求你講好英文, 不是禁止你說其他語言, 並沒有禁止你對其他媒體講方言;
兼顧就好

有"利”: 企業開門做生意, 利潤要嘛來自轉播權利金, 廠商贊助, 球迷買票, 三者又環環相扣. 要分析原因, 要先了解這門生意的商業模型, 分解其獲利結構.

(a) Ratings (Being the best vs. Being interesting)

如果頂尖明星選手都不講英文, 可是偏偏觀眾又都是美國人, 答案就是收視率毒藥. 就這樣.

(b). Corporate sponsorship driven & Fans mingle (no tickets sales)…

籃球, 棒球, ㄧ年都打好幾十場比賽, 門票收入是很重要的收入來源 (買票, 美食, 飲料, 紀念品)..

但是高爾夫球並不是這個商業模式, 高爾夫球巡迴賽跟南方佬賽車 NASCAR 比較像...

選手必須要跟廠商 social , mingle, 因為企業直接贊助, 是主要收入來源, 就是衣食父母啦...

高爾夫球也ㄧ樣, 叫做 pro-am partner, 可能有人花了一千塊, 就是想跟明星選手當面討教揮杆

密技, 或者果嶺訣竅... 如果語言不通... well, bye bye Benjamin...

入境隨俗, 到哪個國家本來就該說該國語言, 這是 扮演社會的潤滑劑, 促進融合... 而非抽離, 分立.


說完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