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9日 星期一

好書推薦 - Picking Cotton

  • 至今DNA 証明美國 233 起冤獄, 數字還在增加
  • 其中四分之三被陪審團定罪的主因 (或部分原因) ,   "eye witness" 指證
  • 司法程序旨在分辨實話與謊話, 也頗具功效;  然而, 司法往往對 “genuinely mistaken” 難以發揮功效.
  • The fragility of memory
o        證人證詞來自記憶,  但記憶本身不完整, 不夠正確, 因此不夠可靠
        • 外在因素干擾:  如流程, 人員
        • 內生變因干擾:  如思考模式, 情緒, 預期心理
    • 不可靠的證人證詞,  確對陪審團太有說服力
  • 一樁冤獄, 不僅冤枉好人, 罪犯逍遙法外, 傷害更多人 (Not only is justice delayed, but also denied, worse)
  • 推薦好書 - Picking Cotton: 北卡萊納州 1984 真實案例, Jennifer Thompson  Ronald Cotton 的故事

事情經過:
1.       1984 , 強暴犯被害人 Jennifer 報警, 憑著記憶協助警方, 繪製嫌犯樣貌圖像.
2.       警方得到線索, 安排 photo lineup Jennifer 指認.
3.       Jennifer 5 分鐘仔細研究, 挑出 Ronald 照片.
4.       警方安排 physical lineupJennifer指認; 刪除不可能人選, 再次確認 photo/physical lineup同一人.
5.       審判定罪, Ronald 入獄
6.       Ronald 在獄中發現 Bobby Poole (同鄉, 同為強暴犯) 長相相似. Jennifer 認錯人了嗎? Ronald 上訴.
7.       上訴過程中, Ronald Bobby都坐在法庭裡, 被害人Jennifer 望著兩人, 仍說 Ronald 是兇手.
8.      Ronald 上訴失敗, 再度入獄.  爆發 OJ Simpson , 一時之間, 司法系統開始注意DNA的重要性.
9.       Ronald 再上訴, DNA比對塵封11年證據, 証明真正罪犯是 Bobby Poole, Ronald 獲釋., 冤獄11.
10.   Ronald 原諒了 Jennifer, 兩人連袂巡迴全美國, 呼籲各州司法改革.

發現與貢獻:    回顧事件經過, …
<發現1> 回億事件經過步驟  2. 警方得到線索, 安排 photo lineup Jennifer 指認.
1984 practice: 數張照片擺在一起

 資料來源:  CBS News 60 minutes

其一, 真正的罪犯照片可能自始不在其中.
其二, 被害人/證人望著一系列照片, 很自然會假設其中一張就是罪犯, 而被害人的責任就是找出來.
其三,被害人很自然將這六張照片左右上下比對, 挑出最像壞蛋的一張 (罪犯照片根本不在其中)

看看本案真兇 Bobby (), 冤獄 Ronald () ; 再看看憑著 Jennifer 記憶畫出來的壞蛋圖 (右)

  資料來源:  CBS News 60 minutes
很顯然, “明星臉” + “複數照片指認” + “被害人預期心理” = 誤認 (緝兇豈能相對近似”)

                <貢獻1> 北卡萊納州立法改革, 2009 practice:
(a)     showing victims lineup photos one at a time (逐一進行絕對比對, 避免相對比對)

<發現2>  回億事件經過步驟  3. Jennifer 5 分鐘仔細研究, 挑出 Ronald 照片.
人之常情: 證人/被害人 : “我得花時間好好看清楚, 看仔細一點, 避免草率輕易誤認”. 一旁員警附和 , take your time, we’d rather get it right than get it fast”.

專家證言: 識別記憶應該反應迅速, 若指證費時逾 10 ~ 15 , 則可信度可疑.
Gary Wells, professor psychology at Iowa State University: Recognition memory is actually quite rapid. So we find in our studies, for example, that if somebody's taking longer than ten, 15 seconds, it's quite likely that they're doing something other than just using reliable recognition memory.

<貢獻2>北卡萊納州立法改革, 2009 practice:
(b)   emphasizing to the witness that the right answer may be none of the presented lineup photos
<發現3>  回億事件經過步驟  4. 警方安排 physical lineupJennifer指認; 刪除不可能人選, 再次確認 photo/physical lineup同一人.
人之常情: 證人/被害人兩輪指認後, 如果執法人員告訴他 “you picked the right/same person”. 無異讓人卸下心中一塊巨石. Bingo, 兩次都指認同一人, 這下總不會錯了吧! (別忘了真兇缺席 + 複數照片缺失)
專家證言: 週遭執法人員的發言, 意見, 甚至鼓勵, 會扭曲, 操縱, 甚至改變記憶.  Wells 教授做了實驗, 若缺乏旁人口頭肯定, 嘉獎強化, 只有 4% 的證人說看清楚, 確定無誤, 3% 的證人詳述特徵細節, 多數表示不清楚, 沒把握.     然而, 另外設置對照組指證後經過旁人口頭肯定, 嘉獎 (看錯人也說答對), 近半數的人表示看清楚, 很確定, 能詳述特徵細節的證人增加近 5 .     人言可畏, 鼓勵的魔力可見一般.
執法人員並未受到 記憶力的專業訓練, 80 年代缺乏系統化的訓練執法人員 保護記憶力”, 對待記憶力就像對待犯罪現場證據一樣, 要小心, 用專業方法, 以及如何謹慎利用記憶, 作為證據  (CSI 也是著重於物證採集, 科學彈道分析, 但是對於 人的心理, 記憶, 仍然了解有限)  
Gary Wells, professor psychology at Iowa State University: A reinforcement alters memory.
The solution is to have someone independent administer the lineup, someone who doesn't even know who the suspect is. And certainly not the detective on the case.

<貢獻3>北卡萊納州立法改革, 2009 practice:
(c)    having lineups conducted by a person who doesn't know who the suspect is, or not by a person at all (use a computer)

<發現4>  回億事件經過步驟 7. 上訴過程中, Ronald Bobby都坐在法庭裡, 被害人Jennifer 望著兩人, 仍說 Ronald 是兇手

Ronald 首次上訴, 真兇 Bobby 也出庭, Jennifer Thompson 怎麼可能明明看到真凶卻無所覺呢?
<貢獻 4 >科學發現: 假如一開始記憶力被修改, 被誤導, 則被竄改的版本反而扶正, 鳩佔鵲巢盤據在腦海記憶裡.
因此, 當真兇現身, 反而不同於記憶, 因為打從一開始, 記憶根本是錯的, 一路錯到底.
Elizabeth Loftus, a professor of psychology and law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This can help us understand why Jennifer can be sitting in a courtroom and be looking at Bobby Poole, the original rapist, and looking at Ronald Cotton, and saying, 'No, it's not Poole. It's Cotton.' Because she has been picking him all along," Loftus said. 
資料來源:  CBS News 60 minutes
 說完了


2009年3月8日 星期日

第一場雪

兩週前, 下了今年第一場雪 ....

兩週後, 短袖豋場 .... 

這就是我們的氣候














2009年3月7日 星期六

李斯寫<諫逐客書>的時候, 顯然沒有 H-1B 或綠卡問題

秦國貴族在鄭國渠事件上大做文章, 秦國王下令驅逐各國卿客.

李斯寫諫逐客書, 秦國王改變心意, 秦國繼續維持超強獨強局面, 統一神州大陸.

各國卿客, 就是技術移民, 有的持短期工作簽證 (現代稱 H-1B), 三年一簽, 可加簽到第六年.

有些永久居留 (現代稱 永久居留權 綠卡; 學問好的如 張儀, 范雎 , 會打仗的如白起, 王翦...etc) 

有些乾脆入籍生根變秦國人, 如衛鞅, 李斯 (但, 永遠有部份 "老"秦人 懷疑 "新"秦人忠誠度). 

* * *

華爾街金融風暴演變經濟大蕭條, 美國失業率正式破 8%, 超過 1.25 千萬人失業.

保護主義抬頭, 原料用本國, 產品買本國貨, 工作給本國人...

美國經濟蕭條 + 高失業, 引發外國技術人力移出潮, 其長遠影響, 後果難料. 

多年來
  • 技術移民佔美國人口 12%
  • 52% 矽谷科技公司由技術移民創立
  • 25% 專利由技術移民貢獻
  • 組成美國 24% 的科學與工程勞動力 (47% 擁有博士學位)
  • 技術移民 Co-found eBay, Yahoo, Google  

眼下, 美國經濟蕭條是毆巴馬政府燃眉之急, 可能從工作簽證與企業稅法著手, 抑制工作外流...

三月份 Duke 跟 Harvard 提出聯合報告, 主題是外國技術移民, 發現如下:
  • America's Loss is the World's Gain
  • 2006 年底, 近 100 萬人排隊等綠卡永久居留權 (當然不是 100 萬個衛鞅與白起)
  • 工作簽證愈難取得, 極可能使近 10 萬外國知識份子回歸母國 (多數為印度與中國)
          印度海歸
  • 平均年齡 30
  • 66% 有碩士學歷, 12.1% 有博士學歷
  • 1/5 持學生簽證來美國
  • 約 1/2 取得 H-1B 簽証
  • 美國夢 (職涯發展, 教育)
  • 10% 原本領美國主管銜  vs.  44% 返回母國領主管銜
  • 62% 相信長遠發展在母國較佳
  • 返回母國原因 (1/3 簽證困難, 88% 親友因素, 89% 照顧雙親, 80% 認為印度家庭價值觀較佳)
  • 返回母國抱怨 (交通爛, 擁擠, 缺乏基礎建設, 官僚腐敗, 健保劣品質)

          中國海歸
  • 平均年齡 33 
  • 51% 有碩士學歷, 41% 有博士學歷
  • 1/3 持學生簽證來美國
  • 約 1/5 取得 H-1B 簽証
  • 美國夢  (職涯發展, 教育)
  • 9% 原本領美國主管銜  vs.  36% 返回母國領主管銜
  • 87% 相信長遠發展在母國較佳
  • 返回母國原因 (1/5 簽證困難, 77% 親友因素, 79% 照顧雙親, 67% 認為中國家庭價值觀較佳)
  • 返回母國抱怨 (污染, 回國面對文化再衝擊, 子女教育問題,官僚腐敗, 健保劣品質)

史書對<諫逐客書>的時空背景記載有限, 僅說秦國耗費國力修鄭國渠, 未詳述秦國經濟或失業率.

倘若秦國造馬車的商賈破產, 應該不敢向秦王討錢, 秦王應該不會掏國庫. 

倘若秦國給人借錢蓋房子的當舖要破產, 應該不敢向秦王討錢, ...同上不贅述.

要留要逐諸國客卿, 李斯集中火力說服秦王ㄧ人就夠了. 


不論古今中外, 技術移民有共識, 令人厭者莫過於官僚腐敗, 以及健保不好.

說完了...


參考資料: 
Why Skilled Immigrants Are Leaving the U.S.
India: Worries Grow About Obama Outsourcing Policies